這篇要來討論一下格式塔理論(Gestalt theory),也就是格式塔心理學,或稱「完形心理學」。只要學過平面設計理論的人,應該多多少少都聽過格式塔的相關理論,但真正要應用在設計上,其實也不容易,或許是其實已經用上了,只是沒有去仔細探究而已,因為它是一個人類視覺自然感知的過程與結果。
分類彙整: 介面設計
圖標還是文字?
前一陣子與幾位比較資深的ux專家討論我們家的產品,提到一個我常常在思考的問題,那就是在介面設計功能的配置上,到底圖標、文字怎麼選擇呢? 所以這篇來討論一下怎麼選擇這件事。
設計的心理學(3)— 預設用途與指意
預設用途是物體的屬性和操作者能否使用、如何使用這個物體的相對關係,中文或稱環境賦使、可操作暗示、支應性、示能性,而不管從中文或是英文的意思來看,預設用途的重點都在調強人與環境或物體之間的「關係(Relationship)」,但「關係」如何決定?根據書中的說明是:
切圖的細節-不會消失的一像素
前陣子跟另一位設計師討論到關於切圖的細節,所以特別寫了這篇文章來討論。 之前的文章有提到過,關於切圖一事,我大繼續閱讀 “切圖的細節-不會消失的一像素"
iOS、Android 色彩透明度的標示方式
早期網頁設計還沒支持透明度的屬性時,設計師要自己調色,來控制顏色的明暗,所以會發現許多網站關於灰階顏色的定義,基本上都用過一輪,但其實這樣的方式比較沒效率,後續要維護也會比較麻煩。在 App 的開發上,灰階的顏色通常會使用在字體與線條上,為了讓字體的閱讀更加舒服,內文字體不會使用純黑色(#000000),而會使用「灰色」來代替,但實色的灰色會因為背景色的不同,會讓 App文字內容的易讀性有所差異。
APP切圖的命名方式
的命名方式,基本上沒有什麼固定的規則,但就我個人的經驗,切圖命名是一件很重要但很麻煩的事,一個 app 的開發,可能有數十張甚至百張的切圖,還要依不同解析度去做切圖,所以命名一定要清楚、一致、能擴充,否則之後會很難管理。
介面設計使用的繁體中文字體 –Android篇
關於 Android 的介面設計,在前幾篇有提到相關的製圖環境設定: 如何在illustrator 上設定An繼續閱讀 “介面設計使用的繁體中文字體 –Android篇"
介面設計使用的繁體中文字體 – iOS篇
在進行介面繪製時,我們會盡量讓繪製出來的畫面能夠與工程師刻出來的畫面一致, 而字體的部份,也會使用裝置所預設的字體,如果為了美觀選了一些 iOS 沒有支援的字體,工程師應該會跟你說:「ㄎㄎ,沒有這種字體唷,自己想辦法~」
電腦螢幕與手機螢幕PPI的關係
關於 ppi (pixel per pnch)每英吋像素,在前幾篇文章有提到。 這篇來討論一下,關於 ppi 繼續閱讀 “電腦螢幕與手機螢幕PPI的關係"
如何在Illustrator 上設定Android的製圖環境
使用illustrator繪製介面的人不多,而且網路上可以參考的文章也很少,記得我第一次接觸到介面設計時,公司繼續閱讀 “如何在Illustrator 上設定Android的製圖環境"